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青”风无声育繁花,绽放!

作者:沈彤时间:2024-12-04浏览量: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百炼成“刚”,“颖”悟绝伦

TA们是,南财“青椒”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荣刚老师

杨荣刚,201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理专业,同年入职我校,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政专项课题等十余项,参与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学习强国等全文转载。荣获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百校万名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一等奖、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政治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财经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

顾求学历程,杨荣刚老师对他在不同求学阶段所遇到的三位恩师满怀感激。第一位是高中政治老师张胜。在张老师的熏陶下,他逐渐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心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种子悄然萌芽。第二位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李聪老师,其丰富的知识储备、踏实的做事风格以及谦虚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他。在李老师的教导下,他于本科时期打下了极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以专业课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第三位是硕博士学习期间的导师俞良早老师,主要从事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列宁学说研究领域的大家,被尊为 “研究东方社会主义学说第一人”。俞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钻研精神、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坦荡的人生胸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荣刚老师,成为引领杨老师迈入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殿堂的人生导师。

取得博士学位后,杨荣刚老师来到南京财经大学工作,他对科研与教学始终充满热情和期望。在教学方面,杨老师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杨老师在课堂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致力于打造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温度”的思政课,力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努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在科研方面,杨荣刚老师认为,做好科研工作要始终保持三颗“心”:一是树立信心。即要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充满自信,不能因为困难和挫折就产生质疑或者退缩;二是坚定决心。科研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三是保持耐心。做学问要摆正心态,耐下心来,敢做冷板凳,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此外,杨荣刚老师还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和理论宣讲工作,先后担任江苏省高校共青团“青智库”导师,南京财经大学“青马班”指导老师,多次到学校、社区、街道等进行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杨荣刚老师表示,非常感谢南京财经大学给他提供的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教学平台。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他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平凡岗位上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做好科研工作,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思政课堂的“教学能手”,科研工作的“创新人才”,理论传播的“青年讲师”,不负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栽培。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颖聪老师

张颖聪,福建泉州人,201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南京财经大学,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及校级课题等。在《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江苏省第第十六届、十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第十三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回首求学之路,张颖聪老师特别感谢硕士导师曹克教授和博士导师王立新教授,他们不仅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为张老师树立了学术上的标杆,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他。得益于两位老师的指导,使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批判分析的能力。张老师深刻体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学术精神,明白了从事学术研究需要甘于寂寞、不为繁华所扰,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着,在长期的磨砺和积累中,实现学术突破和自我成长。

自加入南京财经大学以来,张颖聪老师始终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创新的教学理念。在科研的过程中,张老师深刻意识到做学问需要保持一颗诚心,始终保持对问题的敏感与探究的热情。科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反思的过程。张老师深知,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不懈追求,才能够不断进步。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论面对何种难题,都要以冷静的态度和持续的耐心去攻克。张老师不仅关注学术深度,更致力于将学术成果转化,其撰写的研究报告被《新华社内部刊物》采用。目前承担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和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张老师不仅注重理论的深度讲解,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他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致力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通过经典文本的细致剖析以及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积极推动教学创新,力求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回顾自己的求学与职业生涯,张颖聪老师心中充满感激与感恩。作为一名教育者,他深知自己的一切成就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支持。南京财经大学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既给予了充分的科研自由,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他衷心感谢学校在科研和教学上的支持与指引,感谢同事们的帮助与鼓励,感谢学生们的勤奋与努力。张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与科研,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为学校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弦歌不辍,逐光而行

怀揣憧憬与希冀

共绘熠熠未来